關於排雲山莊漲價


因為排雲山莊營運後住宿費要從$220漲到$480,於是慣例的有人唉唉叫很貴,看的滿肚子火...

我真的沒有要放大絕,但嫌貴就不要去啊!這個跟民生用品不一樣,難道你會要求五星級飯店,跟車站外頭提供QK旅館的價格一樣嗎?而且過一夜$480也算是超便宜的旅館住宿費了呀!

也有人嫌排雲供餐,動輒$150、$300 很貴,有沒有想過那些食物、瓦斯、垃圾都要是「人力」背負上下山的?而且,運送者跟一般人走的路都一樣,一頓吃到飽的費用,不就可以吃一天的供餐了?

提供好一倍的服務,好一點的住宿環境,為什麼不能索取高一點的價格呢?你一輩子或許只爬這一次玉山,多花一點錢很痛嗎?去國外玩,灑錢,難道就不痛嗎?不過漲了幾百元,就看到有山友留言:「百岳高山快爬不起」,有這麼誇張嗎?包車一個人不就要一千多了....

而且山友若嫌排雲住宿太貴,也可以直接申請住圓峰山屋(免費),山屋不夠住還可以在外面營地搭帳棚,任君選擇,所以沒有綁定只能住排雲唷~


排雲山莊 漲價1倍  
原220元變480 山友:寧不住
2013年05月09日  爽報

吳苡辰.報導

不只國家公園要開始收費,連國家公園內的山屋也要漲價了,位於玉山海拔3402公尺的排雲山莊,改建後每人每晚住宿費從220元調漲到480元,漲幅達118%。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為了營造更好的住宿環境,從2010年11月開始改建,預計今年7月正式營運。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排雲山莊原僅1層樓,分1大2小通舖,1間大通舖擠了逾50個人,睡眠空間連半坪都不到,若遇到有人打呼,睡眠品質更是嚴重受影響,增加登山危險性,因此花了逾4000萬元改建,改建後多數房間可控制在12人,並供餐、增設廁所,未來上廁所不須離開主建物。

山友毛毛認為,1晚480元不貴,支持改建提升住宿品質。但另名山友Vivien則說,對訓練有素的山友而言,有山屋可住已經很棒了,沒必要改建,且住宿費調漲到480元後,寧可不住,會縮短登山時間,避免在山上過夜。


改建後排雲山莊小檔案
費用:每人每晚480元
樓層:2層樓
住宿人數:室內共92人
設施:1樓設多功能交誼廳、新增廁所,2樓5~6間房間,每房可住12~14人
供餐:早餐、早午餐150元;午餐、晚餐300元
宿營:全規劃室內住宿
資料來源:玉管處、本報採訪整理



排雲山莊將供餐 天池山莊綠建築


2013-04-21 自由時報

〔記者陳信仁、佟振國/南投報導〕登山界期待的玉山排雲山莊與能高天池山莊,預計分別在六月與五月中開張營運,兩座山屋建築更環保、結構更堅固、服務更人性化,減輕山友登山的身心負擔,即使滷肉腳,也能輕鬆挑戰東亞最高峰玉山。

每年約有五、六萬人次攀登玉山主峰,途中唯一的住宿點就是排雲山莊。早期僅提供數十人擠在大通鋪,休息空間不佳,在山莊內各顯神通炊煮伙食,登山客不方便,留下的大量廚餘與垃圾也不利生態。

減少垃圾、減輕山友負重

預計六月營運的排雲山莊,提供了餐點服務的創舉,由於山莊將限制炊煮,因此山友除了自備乾糧,訂餐還是最好的選擇。

玉管處遊憩課長邦卡兒.海放南說,鼓勵訂餐是為減輕山友的負擔,且過去山友自備食材上山炊煮,廚餘造成野生動物覓食,污染環境、改變野生動物食性,甚至吸引野生動物接近,增加遭攻擊風險。

玉管處秘書林文和透露,排雲的供餐由宴林企業有限公司得標,目前已進駐塔塔加遊客中心提供餐飲服務,日後訂餐付款,可先至中心餐飲部領取餐券,持券輕鬆上山莊接受服務。

新排雲山莊也取消原有的露營場地,主體改為二層樓建築,一樓為多功能交誼廳、廚房及服務台,二樓則規劃十二、十四人一間的通鋪房間。另也將提供冷熱飲、零食、電池、睡袋的販售與租用。

天池山莊五月中營運

連接南投縣霧社與花蓮縣銅門的能高越嶺古道,也是國內熱門的高山步道,中點的南華山更是重要賞雪景點,中繼站天池山莊自二年前重建已完工,預訂今年五月中開放營運。

新天池山莊採用綠建築設計,整體設計融入周遭自然環境。它利用自然光線採光,二樓設置觀景平台,入住時輕鬆飽覽高山、雲霧美景。南方屋頂設置太陽能集熱水板及光電板儲電,供應熱水,斜屋頂設計能讓雨、雪自然滴落,有利基地保水與豐富林間生態。

新天池山莊將提供一百人住宿,有四人、八人、十二人通鋪等房型,每個房間都有存放櫃,可以擺放背包、登山鞋。可惜的是,新天池山莊營運後暫不供餐,山友需自備餐飲炊煮。



留言

  1. 您好 因為我是blogger新手 意外搜尋到您的文章 我想請問為什麼您的留言 發表留言的身分 多了兩個選項【匿名與名稱/網址】,請問這要怎麼設定?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個問題之前也困繞我很久,後來好像是先取消跟Google+的聯結,設定好bolgger的留言板後,再重新與G+聯結,你試試看。

      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北宜高的幕後英雄:地底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