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金磚上的遺民-臺北市華光社區拆遷


FB 討論版


【他們在抗爭什麼】寫在抗爭的之前與之後

華光社區經歷了3月27日兩戶住家,及4月24日幾乎一整排金華街的強制拆遷後,收到了越來越多社會對於華光的疑惑與爭論。
於是我們準備了一系列文章【他們在抗爭什麼】,將從頭談起華光,並回應上述來自各方的觀點與評論,同時補充【十分鐘了解華光社區】未盡之處。【他們在抗爭什麼】將分成以下幾個部分:
1. 簡介
2. 居民
3. 訴訟
4. 國土
5. 居住
6. 文史
7. 訴求




另外,5月17日,社區即將面對第三次的強制拆遷,範圍為自杭州南路二段起到愛國東路170巷區間的愛國東路家戶,表定時間為下午三點。華光社區的抗爭仍未結束。




【他們在抗爭什麼】簡介篇

從捷運古亭站出來後,直走羅斯福路至杭州南路右轉,約莫2分鐘即可抵達與金華街的交口,這是華光社區的左下角。再往上至愛國東路;往右至金山南路即是整個華光社區的涵蓋範圍,屬於法務部管理的國有土地。

關於以前的華光,要從日治時期談起。聳立的台北監獄是日治時期在台灣的三大監獄之一,後改稱為台北刑務所,正坐落於華光社區的右半側,即現在的中華郵政與中華電信所在之處。因著監獄,旁邊有了日人習武的演武場、單身警員住居的口字型宿舍,以及錯落於旁的日式宿舍。國民政府來台後,接管了這大片土地及前述日治設施,台北刑務所改稱台灣台北監獄。司法系統的公務人員被配置到此處的日式宿舍及新建的司法新村中,未獲分配宿舍的人員亦在長官同意之下於此處空地自行搭蓋屋舍居住。如此放任消極的住房政策,是由於遷台軍眷過多(約100萬人),且視台灣為暫時住居地,等待反攻。隨著都市發展,大量城鄉移民湧入。而經濟起飛卻又帶來了土地與房產價格水漲船高,導致許多社經弱勢的移民只能選擇如康樂里、華光、紹興等違建居住,1963年甚至約有1/3的北市人口居住在違建裡頭。而華光被稱為「監獄口」,與充滿晦氣的監獄為鄰,更是吸納了那些在正式住房體系中失去自由的中下階層。這些公務人員、城鄉移民就成了現今所謂的違建戶。

現在的華光因2007年行政院四大金磚計畫,被先後定位成「台北華爾街」、「台北六本木」,等待開發成金融及觀光專區。政府遂開始騰空國有土地地上物,及其上居住的人民。違建戶被以訴訟手段處理,需自行拆屋還地,甚至償還數十萬至上千萬的不當得利。而後土地將以類似BOT的方式,標售給財團50年以上的地上權。沒人知道社區內的人、老樹、古蹟將會流落何方。

下一篇,我們將介紹華光的人。他們隨著華光的歷史生長,卻在今日被政府丟進一個個新的分類之中。在這些劃分背後,他們到底又經歷著怎樣的狀況?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北宜高的幕後英雄:地底十三年